机械压实构造应力横切面测量孔隙分析显微镜
压实作用与孔隙度的减少
机械压实作用是埋藏过程中上覆应力和构造应力作用的结果。
如果压力和溶蚀同时发生,溶蚀和压实共同作用产生缝合线,压实
作用有时会被强调或者夸大??紫抖人孀怕裆钤黾颖浠媛赏枷允?br>压实作用比胶结作用可能更减少孔隙度。当然,胶结作用在埋藏
过程中发生,因此孔隙度随着埋深增加而减小的值不是单一变量
的函数。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孔隙减小的相对重要性可以通过
计算颗粒接触的数量及种类来获得,方法是估算不同深度的样品原
生粒间孔随着深度增加而降低的程度。具有镶嵌接触或者压扁颗粒
的岩石比没有压实的岩石(颗粒点接触或者颗粒很稀疏)单位面积
颗粒要多且孔隙度要低,尤其是在2D薄片来观察计算的情况下。通
过薄片上沿着数个横切面测量孔隙中充填的胶结物的二维体积可以
粗略估计胶结作用所造成的孔隙减少值。如果压实作用对孑」隙
的减小具有更大的作用,那么随着深度的增大颗粒间会有持续增加
的接触,并且颗粒接触关系会由浅埋时的点接触发展成为深埋时的
镶嵌接触和缝合线接触。如果在压力和溶蚀共同作用下压实作用继
续发生就会形成缝合线。一般来讲,在泥质支撑的岩石中会比颗粒
岩和泥粒岩中更发育缝合线,并且一般会降低孔隙度和渗透率。
有价值的信息是我们必须观察岩石并分离减小和增大孑」隙度及渗
透率的诱因。测井和地震资料仍然不能分辨胶结作用、压实作用、
重结晶作用、溶蚀作用以及交代作用。重结晶作用与孔隙度的减少
微亮晶的形成过程包括新生变形(新形态)晶体的形成以及对
先前较小的泥微晶颗粒的消耗。镶嵌接触的具有妥协边界的晶体事
实上是没有晶间孔的。正像泥质碎片存在于颗粒岩、泥岩或者玄武
岩中一样,在所有的稳定的、重结晶的灰泥中新生变形微亮晶是常
见的方解石形态。在碳酸盐岩储层中新生变形为亮晶通常首先被考
虑为盖层而不是储层。通常,重结晶作用降低孔隙度和渗透率,因
为原生的沉积物由微米级的亚稳定的文石或者镁方解石晶体组成。
简而言之,由亚稳定的文石、镁方解石或者小的方解石颗粒组成的
具有高表面积/体积比值的高孔隙性的母体沉积物会经历进变新
生变形作用或者残斑新生变形作用,并损失粒间孔隙度。
(本文由上海光学仪器厂编辑整理提供, 未经允许禁止复制http://www.sgaaa.com)
合作站点:http://www.xianweijing.org/